蛇螺,螺如其名,殼體像蛇一樣呈不規(guī)則盤繞。在早期的生長階段,有些蛇螺與錐螺難以區(qū)別;蛇螺是貝類動物,屬于軟體動物門,腹足綱、中腹足目、蛇螺科。蛇螺科的貝殼固著于巖石等硬物上,體型呈不規(guī)則卷曲。殼表不滿了不規(guī)則的螺脊,從外形上看不易分辨。
蛇螺的攝食方法十分特別,分泌黏稠的絲狀物取食。不仔細看還以為是蜘蛛呢!
蜘蛛精大蛇螺
蛇螺有的有口蓋有的沒有口蓋。其中 Serpulorbis 屬沒有口蓋,常見的有大蛇螺、叢管蛇螺、覆瓦蛇螺。
大蛇螺 Serpulorbis imbricatus(Dunker, 1860 )
螺殼呈不規(guī)則卷曲的管狀,淺紅褐色,管的直徑約1.7公分,長約20至40公分。殼表有許多強烈的縱肋及鱗片狀的成長脈,有紅褐色條紋分布其上,軟體的足部為深褐色。
廣泛分布于印度——西太平洋熱帶海域。大部分的蛇螺都藏身在造礁珊瑚或巖縫中,只伸出殼口,這樣可以保護自己。
大蛇螺殼口圓形,有黑褐色口蓋。居住在珊瑚附近的大蛇螺會以分泌如蜘蛛網(wǎng)的黏液捕食浮游生物,每隔一段時間,大蛇螺就會用齒舌開始收網(wǎng),把食物送進口中,喂飽自己的同時還能減少覆蓋在珊瑚上的沉積物。
不可思議的是,這種特殊的攝食行為也是它們繁衍后代的方式。
蛇螺是雌雄異體的。雄性的蛇螺把精莢釋放到水中,當精莢落到母蛇螺的黏液上被回收時,雌螺就會受精,等外套膜腔的受精卵發(fā)育成浮游幼蟲后再釋放。這種繁殖方式幼體成活率較高。
不過局部地區(qū)蛇螺數(shù)量過多時,會對珊瑚造成有害的影響。
扎堆的大蛇螺
叢管蛇螺 Serpulorbis roussaei(Vaillant)
又叫散子蛇螺,螺殼呈叢生不規(guī)則的細管狀,交織在一起。殼徑約4mm,長約20cm。主要分布在菲律賓淺海巖礁上。
覆瓦蛇螺 Serpulorbis imbricatus
覆瓦蛇螺,貝殼呈管狀,殼口圓形或卵圓形,徑約10mm。幼蟲于發(fā)生期,具螺旋形貝殼,自殼頂部通常以水平方位逐步向外盤卷,狀如蛇臥,殼固著在巖石上或其他物體上,僅殼口部稍游離。
殼面粗糙,具數(shù)條較粗的螺肋;粗肋間密布3-5條細肋,肋上有不明顯的覆瓦狀鱗片。生長紋粗糙。殼表面灰黃色或褐色。殼內(nèi)面褐色,有珍珠樣光澤。
覆瓦蛇螺分布于我國東海、南海中低潮帶的巖石上,是浙江沿海的常見種類。死體猶如化石。螺殼是一味中藥,藥名石蛇。
功效:解毒。
主治:癰腫。
性味:味咸;性平。
用法:外用適量,加醋磨敷。
有蓋蛇螺 Dendropoma maximum(Sowerby, 1825)
有蓋蛇螺又稱大管蛇螺,顧名思義,該種蛇螺有口蓋。它的螺殼也呈不規(guī)則卷曲管狀,隨珊瑚礁的生長而延伸。清洗之前的蛇螺,裹著一層石灰、珊瑚礁及海藻。
殼口圓形,口蓋深褐色。清洗后,殼呈灰白色。
有蓋蛇螺產(chǎn)于馬達加斯加、紅海、熱帶太平洋、日本、菲律賓、臺灣及澎湖海域,棲息于潮間帶以下,固著于珊瑚礁或巖石上。是餐廳的佳肴,產(chǎn)量漸少。
緊卷蛇螺 Vermetus renisectus(Carpenter,1857)
殼呈不規(guī)則卷曲的管狀,橘紅色,殼表兩側(cè)向外延伸,卷曲的殼彼此重迭。殼上縱肋明顯,與不明顯的輪肋交錯成網(wǎng)目狀。又叫蜈蚣蛇螺。主要特點是殼口不朝上。主要分布在福建以南沿海、南韓等地。
常見的蝸牛以運動緩慢而聞名,而蛇螺的一生幾乎不動。它們找到一個地方固著后,將在上面度過它們的一生。在沉船和珊瑚礁這樣的硬表面上比較容易找到蛇螺的蹤跡。幸運的話你能見到它正在“吐絲結(jié)網(wǎng)”!
本文圖文資料來源于百度百科,百度圖片,新浪博客,蠔宅貝殼工作室,臺灣貝類圖鑒貝友俱樂部論壇,臺灣貝類資料庫,貝殼拍賣網(wǎng)(shellacution),看見網(wǎng)(peerj)等。
天王蓋地虎,說的可是本王?
天王寶螺是軟體動物門腹足綱中腹足目寶螺科林西那貝亞屬的貝類,因其美麗的外形,而備受廣大貝殼收藏愛好者的青睞,具有較高的收藏和觀賞價值,是世界最稀有的名貝之一。
查看更多天王蓋地虎,說的可是本王?
天王寶螺是軟體動物門腹足綱中腹足目寶螺科林西那貝亞屬的貝類,因其美麗的外形,而備受廣大貝殼收藏愛好者的青睞,具有較高的收藏和觀賞價值,是世界最稀有的名貝之一。
查看更多神秘尊貴的寶螺王子——王子寶螺
王子寶螺,表面鍍有一層琺瑯質(zhì),富有光澤,殼體背面呈棕褐色,上面布滿了各種斑點和花紋;腹面呈白色或淡青色,貝殼邊緣有深色斑點。這樣獨特的外貌,加上其生活環(huán)境讓人難以尋覓,一度讓它充滿神秘,是收藏家們爭相收藏的目標。
查看更多神秘尊貴的寶螺王子——王子寶螺
王子寶螺,表面鍍有一層琺瑯質(zhì),富有光澤,殼體背面呈棕褐色,上面布滿了各種斑點和花紋;腹面呈白色或淡青色,貝殼邊緣有深色斑點。這樣獨特的外貌,加上其生活環(huán)境讓人難以尋覓,一度讓它充滿神秘,是收藏家們爭相收藏的目標。
查看更多首屆全國科普月暨2025年深圳科普月 | 《守護“藍碳”先鋒·貝類生態(tài)密碼》
2025年9月,首屆全國科普月暨深圳科普月即將啟動。作為科普教育基地,科普月期間,貝殼紅~貝殼博物館將免費向市民開放,并按時間段推出免費科普講解服務(wù)。
海洋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教育主題活動之《保護海洋生態(tài)文明?推動綠美鵬城建設(shè)》正式啟幕!
為增強公眾海洋保護意識,助力深圳海洋生態(tài)文明建設(shè),貝殼紅組織開展2025年公益活動【海洋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教育主題活動之《保護海洋生態(tài)文明·推動綠美鵬城建設(shè)》】,以貝殼為紐帶,與市民朋友共同探索海洋生態(tài)與貝類生物的奧秘。